168现场直播历史开奖记录

新闻动态
1957年,毛主席和宋庆龄访苏,因飞机头等舱起争执,结果怎样?
发布日期:2025-03-09 05:09    点击次数:175

中国革命曾经跟苏联紧密相连,说起来,还是十月革命的成功,给好多有追求的知识分子开了窍,让他们看到了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希望,这才让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慢慢发展起来。

到了上世纪四十年代末,中国革命快要取得胜利的时候,我们跟北方的那个邻居关系还是铁得很。所以到了五十年代,毛主席亲自去了莫斯科两次,1957年那一次已经是第二次了。

在这次访问里,发生了挺多有意思的小插曲,其中他和宋庆龄为了座位谦让还争论了一番,给这次行程增添了不少别样的乐趣。

【求人和被求的区别】

毛主席一辈子只出过两次国,而且两次都是前往苏联。第一次是在1949年年底的时候。那时候,新中国刚刚成立没多久,国内一切都还在起步阶段,急需发展。但就是在这样的关键时刻,毛主席却决定要赶紧跑到苏联去。

这个决定可能显得有些匆忙,但要真正理解它,我们得回望历史背景,这样才能体会到毛主席的深远考虑。

事实上,毛主席早已有访苏的意愿,这一想法在解放战争期间就已被明确表达。

那时候,斯大林主要的心思都放在了欧洲事务上,在亚洲这边,他只想跟美国保持个平衡状态。他怕跟中共走得太近,会让美国起疑心。因此,对于毛主席想要访问苏联的想法,他好几次都委婉地拒绝了。

到了1949年春天,解放战争的局面慢慢变得清晰起来,这时斯大林才安排米高扬去西柏坡见毛主席。两人一碰头,就把心里话都掏了出来,接着访问苏联的事情又被重新拿出来讨论了。

到了年底,正好赶上斯大林七十大寿,为了与苏联签订新的条约,毛主席决定以祝贺寿辰为借口访问苏联。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这次斯大林没有阻止这一行程。

毛主席给斯大林准备的寿礼相当别致,不是什么金银财宝,而是实实在在的几车山东特产:大葱、白菜、鲜笋和萝卜,另外还搭配了湘绣、精美的瓷器以及上好的茶叶等物品。

这说的是送礼里的大学问。想当年,咱们国家条件有限,没啥值钱的礼物好送。工业产品咱们拿不出手,人家也不怎么看得上。可没想到,这普普通通的时令蔬菜,在寒冷的苏联竟然成了稀罕物,让人眼前一亮。从这里就能看出,毛主席考虑问题真是周到细致。

所有事情都安排好后,毛主席坐上了专门为他准备的火车,从哈尔滨出发去莫斯科,最后在12月16号到了那里。可让毛主席没想到的是,他满心欢喜地来见斯大林,斯大林却没露面来见他。

没错,毛主席到了苏联后,待遇可不算好。来接他的就只有莫洛托夫那些人,而且斯大林居然让毛主席在住处等了一周,都没见上一面。

这事儿闹得,连西方媒体都大篇幅报道了,这下斯大林坐不住了,他出面跟毛主席来了场正式会面。

毛主席在莫斯科待了两个多月,一直等到《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》正式签署完毕,他才结束了这次苏联之行,返回北京。不过,他对这次会面的评价并不高,说是“带着期待去,却失望而归”。

虽然过程中遇到了不少挑战,但毛主席还是在外交上取得了不小的成果。他给新中国的建设赢得了比较安稳的外部环境,还争取到了苏联的援助,这对当时的中国来说,作用真的是非常大。

过了七年之后,正好碰上苏联要庆祝十月革命四十周年的大日子,毛主席就决定再次去苏联访问。

跟上次出访比起来,这次出行感觉真的挺不一样的,毕竟斯大林已经不在了。赫鲁晓夫成了苏联的老大后,国内政治风气也大变样了。

在访问外国的前一年,赫鲁晓夫在莫斯科主持了苏共的第二十次代表大会。在那次会议上,他突然公开了一份报告,标题叫做《谈谈个人崇拜和它带来的问题》,这份报告差不多是把斯大林给彻底否定了。对于赫鲁晓夫的这份报告,毛主席的评价是,它“掀开了盖子”也“惹出了麻烦”。

不出所料,这份报告在苏联掀起了巨大风波,波兰、匈牙利等国家也跟着乱了套,相继发生了动荡。

在那种情况下,赫鲁晓夫急着想得到中国的帮忙,好让局势稳下来。所以,苏联在1957年10月跟中国签了个《中苏国防新技术协议》,说白了就是答应给中国提供“核技术”的援助。

让邻国这样一个已经实力不俗的国家再添上核武器这把利剑,对苏联来说,显然不是明智之举。然而,赫鲁晓夫还是毅然决然地这么做了,这足以说明他当时处境的艰难,已经到了不顾一切,拼命寻求各种援助的地步。

接着,赫鲁晓夫又向毛主席发出了再次访问苏联的邀请,毛主席爽快地答应了,还说要带一个代表团一起去。这明摆着是给外界传递了一个很重要的政治信息。

跟上次受到的冷遇比起来,这次苏联方面的态度热情多了。他们特地安排了飞机到北京来接代表团,赫鲁晓夫等领导也亲自到机场来迎接。苏联那边还安排了三军仪仗队进行迎接,并且邀请了毛主席上台发表讲话。

就连毛主席住的地方,档次都提升了不少。上次是在城外的斯大林私人小楼,这回则换成了以前沙皇住过的捷列姆诺依宫。事实证明,求别人和被别人求,那可真是天差地别。

【趣事多多的莫斯科之旅】

聊聊1957年那次访问苏联,真的有不少值得讲的事儿。先说参加的人吧,不光有毛主席,而是一大帮子人组成的代表团呢。

这个队伍里头,除了毛主席这个大人物,还有像宋庆龄、邓小平、李先念、杨尚昆、彭德怀、郭沫若这些响当当的名字。特别是彭老总,他还领着一队超牛的军事代表团,团里都是高手,有叶剑英、粟裕、谭政、许光达这些人,这配置,简直是顶级的。

此外,毛主席又精心挑选了一大堆礼物,要说最有特色的,那肯定是鞍钢的全景模型,还有那个特别珍贵的北海全景牙雕了。

听说,当邓小平同志浏览国礼清单,瞧见那件珍稀的牙雕时,心里头立马就有些不舍了。他赶紧把杨尚昆叫来,直接问道:“这可是咱们国家的宝贝,就这么轻易地送出去,真的妥当吗?”

杨尚昆一转身就去问了个明白,原来雕刻这件牙雕的大师才五十多岁,年纪正壮,完全有能力再做一件,这样一来,邓公心里的石头才算是落了地。

一到莫斯科,中苏两边就在机场碰了头,不过说实话,当时场面的氛围确实有点尴尬。

这里得提一下,毛主席之所以愿意到莫斯科来,并非全因为苏联方面的邀请有多诚恳,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听说南斯拉夫的主席铁托也会出席。有了这个因素,毛主席才高兴地决定动身前往。

到了会场后,毛主席却发现铁托并不在场。赫鲁晓夫赶紧说明情况:“铁托同志腰疼得厉害,所以没能来参加会议。”

毛主席对此并不认同,他脸上挂着笑容,可话里却藏着另一番意思:“依我看,他这是政治上的腰板不硬啊!”

接着,毛主席到了他住的捷列姆诺依宫。和上次一样,他对屋里的欧式摆设不太高兴,他不仅吩咐人把钢丝床和鸭绒被子换成了硬板床和棉絮被子,还动手把洗手间马桶两边加高,改成了能蹲着上厕所的那种样式。

没过多久,赫鲁晓夫就来看望了。他一瞅见那木板床,就蹦出一句“这是从林子里来的勇士啊”。接着,他的目光落在那马桶上,整个人都愣住了,满脸疑惑地问:“咋蹲着拉屎会更舒坦呢?”

其实还有个小细节挺值得注意,苏联方面想给毛主席准备一双保暖的厚皮鞋和一顶帽子,怕他参加红场活动时冻着。但毛主席直接都拒绝了,他说:“咱们这次来访,人家已经招待得很周到了,就别再给人家添麻烦了。”这事儿能看出,毛主席不光生活简朴,性格也特别实在。

在会谈过程中,毛主席与赫鲁晓夫因观点不同而产生了分歧,双方争执不下。这让毛主席感到有些疲惫,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办法,将处理这种争论的任务交给了邓小平同志。他带着一丝笑意对赫鲁晓夫说:“你瞧那边那个个子不高的人,他挺机智的,将来前途无量,或许能很好地应对这类讨论呢。”实际上,这是毛主席以一种幽默的方式将交涉的重任托付给了邓小平,同时也缓解了自己因争论而生的疲劳。

“小个子”这个说法,最先是赫鲁晓夫提起来的。邓小平同志对此并不在意,他直接回应说:“我个子不高,这样一来,苏联那边也就不会觉得我有啥威胁了。”

聊到邓小平,他这辈子总共八趟去苏联,其中有七次都碰到了赫鲁晓夫,1957年那次就是他们第三次见面。

每次打交道,赫鲁晓夫都发现很难在“这位小个子”那里占到上风。毛主席也曾提及:“赫鲁晓夫原以为邓小平个子小,好对付,结果却碰上个难缠的高手。说真的,赫鲁晓夫根本拿他没办法,苏斯洛夫更是望尘莫及!”

这是毛主席特有的讲话风格,既接地气又幽默风趣,还蕴含着强大的力量。在访问苏联的那段时间里,他还讲出了不少这样经典的话语。

就像在莫斯科大学的大厅中,毛主席对中国留学生讲过这样一句深入人心的话:“这世界既属于你们,也属于我们,但说到底,还是你们的时代。你们这些年轻人,充满活力,正处在大好年华,就像早上八九点的阳光,未来的希望都靠你们了!”

在这次访问苏联期间,还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,说的是“要么我们占上风,要么对方占上风,总得分出个高低”。

11月7号晚上那个招待会上,毛主席讲了话,还有咱们代表团的副团长宋庆龄女士,她也站出来说了几句。她说啊:“三十年前,我来这儿的时候,心里头那个滋味儿,真的挺不是滋味。那时候,我为了反对有人违背孙中山先生的遗愿,还有背叛中国革命,没办法,只能离开自己的祖国。”

不过,当我走到苏联的土地上时,我心里就明白,咱们的事业并未彻底垮掉......我坚信,用不了多久,社会主义定会被全世界的人们所接受,剥削和民族压迫终将成为历史!”

【毛主席与宋庆龄的争执】

宋庆龄当年也跟随代表团去了苏联进行访问,这可不是她头一回踏足苏联大地。就像她在聊天时提到的那样,早在三十年前,她就已经来过一次苏联了。

三十年前,时间定格在1927年那会儿,北伐战争打得火热,革命军一路凯歌,成功把上海给拿回来了。那时候,革命的火焰烧得旺,势头是一天比一天猛。

就在这一年,蒋介石不仅成为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,还坐上了中央常务委员的位置。紧接着,仅仅一个月后,他又一次挑起了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重担,这样一来,国民政府的党政军大权,全都被他牢牢攥在了手中。

蒋介石掌权后,立马跟共产党翻了脸。他在上海搞了个“四一二”大屠杀,就是那些反革命政变,杀了很多革命的人,结果大革命就这么垮了。

事件一出,宋庆龄火冒三丈,立马和中共一起发布了《声讨蒋介石通电》,直接骂他是“总理的背叛者,党内的耻辱,老百姓的祸害”。

之后南昌起义轰轰烈烈地展开了,宋庆龄与毛主席等二十二位同志共同签署了《中央委员宣言》,严厉谴责蒋介石和汪精卫背叛的行为,并坚定地表明决心,要继续为总理未竟的事业奋斗不息。

就是因为这样,宋庆龄惹恼了蒋介石,没办法只能跑到苏联去,想找国际社会帮忙。

在苏联期间,斯大林对宋庆龄非常热情,邀请她参加了世界反帝联盟的大会。宋庆龄不仅出席了会议,还被推选为大会的名誉领头人。这样一来,她就有机会在国际上揭露蒋介石的恶劣行径,为国内的抗争赢得更多的支持和声援。

宋庆龄在1929年回到了祖国,从那以后,她就一直住在上海,并且和中国共产党保持着紧密的联系。

后来,宋庆龄给了红军很多支持,慷慨到连孙中山先生的抚恤金都拿出来,用作红军的经费。

而且,就连孙中山先生赠予她的房产,也被她毫不犹豫地拿去抵押,换得的钱款全部上交给了中共中央。

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斗争那会儿,宋庆龄多次伸出援手支持中共。她帮忙在边区和解放区建医院,还提供了药品、医疗设备等急需物资。

宋庆龄因为给中国革命帮了大忙,所以在新政府快要成立的时候,毛主席特地派人去请她来北京,一起参加开国大典,并且让她当上了国家副主席。

1957年,在准备访问苏联的代表团时,毛主席心里也惦记着宋庆龄,还想让她来当这个团的头儿,自己甘愿做个副手。但经过中央一番权衡,最终还是觉得由毛主席亲自挂帅,担任代表团团长更为合适。

毛主席对于没能安排宋庆龄当团长这事,心里一直有个坎儿。所以,到了要回去的时候,因为宋庆龄身体不太好,毛主席就坚持让她坐头等舱,而自己却选择去坐二等舱。

宋庆龄肯定得拒绝,她直接说道:“你是主席,头等舱的位置理应归你坐。”

毛主席却说:“你是国家的母亲,理应由你来坐这个位置!”

两个人客气来客气去,结果飞机都快起飞了还没找到座位。最后,还是毛主席坚持,宋庆龄才让了步,坐到了头等舱里。

毛主席对宋庆龄的待遇绝非一般性的礼貌应对,他是真心实意地敬重她。等代表团从国外回来,宋庆龄在北京小住了一段时间。听说她身体不太好,毛主席特地吩咐人去郊区摘了些新鲜大白菜给她补补身子。

宋庆龄被毛主席的深情厚谊深深打动,为了表达感谢,她送了一个鸭绒枕头作为回礼。但毛主席平日里用惯了荞麦枕头,所以这个鸭绒枕头最终并没有被使用,而是被细心地收藏了起来。

宋庆龄除了给毛主席和周总理等人送过鸭绒枕头外,还赠送过鸽子蛋。这些礼物虽说不上多贵重,但却实实在在展现了领导人们之间深厚的感情。

【结语】

毛主席两次到访苏联,经历大不一样,这事儿跟那时候的国际大环境,还有赫鲁晓夫这个人,都有很大的关系。第一次去的时候,情况还挺顺利的,跟苏联方面的合作也谈得挺融洽。但到了第二次,那就不一样了,氛围明显紧张了许多。这变化啊,一方面是因为国际形势变了,另一方面,赫鲁晓夫的态度和做法也起到了关键作用。所以说,毛主席这两次访苏的不同遭遇,真的是跟当时的各种因素都紧密相连。

但其实,我们没必要站在赫鲁晓夫那边,毕竟,就在协议签订的第二年,他就单方面废除了《中苏国防新技术协定》,还把在中国的专家都撤走了。

另外,在那之后,邓小平同志经常与赫鲁晓夫产生摩擦,这也反映出中苏两国关系的紧绷状态。

不说那些政治上的纷争,领导人之间相互关心的场景真的很打动人心,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温情且细腻的毛主席形象,这同样让人难以忘怀。